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火狐体育现阶段主要设计思路(图)
2024-04-26 来源:

“9·5”泸定地震发生后,四川省道217线十余公里路段被滑落山体冲毁,四川泸石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第一时间进入震区。 四川泸石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供图现阶段,高地震烈度地区公路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主要

QQ截图20231222094538.png

“9·5”泸定地震发生后,四川省道217线十余公里路段被滑落山体冲毁,四川泸石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时间进入震区。 四川泸石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供图

现阶段,高地震烈度地区公路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主要采用避灾理念,工程方案主要注重防灾设计。

从地震防灾上看,在高地震烈度地区必须强化对一、二级构造结构面控制的山体稳定和区域地壳稳定性进行研究,从调查、勘察、评价,进展到将勘察成果深度运用到路线总体设计。从源头上避灾是提高公路抗灾能力的最高层次,比提高公路结构物的自身抗灾能力更为有效和经济。

为尽量减少地震对公路造成的危害,路线总体设计应秉承全寿命周期理念,统筹考虑“建、管、养、运”一体化协调发展。

九寨沟至绵阳高速公路

九寨沟至绵阳高速公路(以下简称“九绵高速”)位于四川省北部,属于四川盆地边缘向青藏高原的过渡

地带,地处川青断块强烈活动断裂构造区,线路跨越龙门山断裂带,属于地震强烈活动区,地壳稳定性较差,易导致地震灾害和其他次生地质灾害,为高速公路建设带来巨大安全威胁。九绵高速选线时充分考虑了“5 ∙ 12”汶川地震对公路造成的破坏,诸如桥梁落梁、道路掩埋、路基垮塌等,最终导致救灾通道完全瘫痪。因此,九绵高速在设计时秉承提高公路抗灾能力、保障应急救援处置能力的理念,合理确定桥隧比例,在地质灾害发育区,尽可能考虑隧道方案。

九绵高速在总体设计选线时坚持避灾理念,路线基本布设在宽缓稳定坡面上,尽可能避免在陡峻山坡下、

易诱发地震次生灾害的路段布线;在“V”字形山谷地段,由于堆积物较厚、岩体破碎或危岩落石发育,地震时易发生崩塌、滑坡、落石,基本不以路基,尤其是不以深长路堑通过,而是选择隧道或明洞、棚洞通过。

九绵高速选线时高度重视高地震烈度地区泥石流沟的影响。受地震影响,九寨沟地区坡地堆积物、山体风

化层松散,地震过后泥石流物源非常丰富,在连续强降雨或暴雨期间极易爆发泥石流。在大型泥石流沟地区,基本采用隧道形式通过;在小型泥石流沟地区,基本采用大跨径桥梁跨越通过,同时将墩台设置于远离沟心的位置,在沟口顺应水势设置泥石流导流槽、消力坎等构筑物,防止泥石流正对桥梁墩柱或路基形成冲击。

路基防灾设计

高地震烈度区路基设计既要考虑工程抗震的要求,也要考虑震后快速修复的要求,尤其是生命线工程,其抗震安全系数应有所提高,真正做到“中震不坏,大震可快速修复”。

高填深挖、陡坡路堤、高挡墙及大型崩塌、危岩、滑坡、活动性断裂、液化砂土等是路基抗震设计的重点路段,应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应合理控制路基填挖高度,尽量避免高填深挖和高陡路堤,尤其是深长路堑。路堑边坡高度不宜大于30 米,坡角不宜超过50 度。路基通过活动性断裂应尽量采用低填浅挖和缓坡设计。支挡防护工程应采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型式,例如现浇混凝土挡土墙、桩板墙、锚索肋(面)板墙、锚索(杆)框格梁等,不宜采用干砌或浆砌片(块)石挡土墙。小半径曲线及回头弯段挡土墙往往震损更严重,应严格控制挡土墙高度,尽可能采用桩板墙、锚索肋板墙或混凝土挡土墙。在混凝土挡土墙的施工缝和衡重式挡土墙的变截面处,应采用加强钢筋及榫头等措施提高抗剪强度。路基内部宜考虑土工格栅(室)等加筋增韧措施,提高抗震性能。

桥梁防灾设计

高地震烈度地区桥梁设计应适当提高设计标准,合理加强防护。桥位选择时应坚持避让原则,尽量避开断层、崩塌、滑坡、泥石流、强岩溶及其他不良地质的地段。若桥位无法避让破碎山体时,应对桥梁迎坡侧进行工程防护,必要时应清除山体之上的危岩(石),避免山体坍塌、落石对桥梁的损坏。桥梁抗震设计采用延性设计与减隔震设计方法。延性抗震设计一方面就是通过设置塑性铰,允许结构产生可控塑性变形,通过局部的次要构件产生可修复的破坏,一次性消耗地震能;另一方面延长结构的周期,以减小地震效应。主要是通过设置塑性铰、配筋,以及搭接锚固、连接件的延性设计等实现。

减隔震技术是采用柔性支承延长结构周期、阻尼耗能,减小结构地震反应。采用减隔震设计的桥梁,可只进行E2 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设计和验算,但也要同时分析相应非减隔震桥梁的抗震性能。在E2 地震作用下,墩、台和基础可能发生局部轻微损伤,但仍然处于弹性状态。

四川汶川克枯大桥减隔震设计

克枯大桥地处四川西部山区,区域内地震断裂带纵横交错。该桥是我国首座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桁梁桥,桥墩、盖梁、主梁均为钢管混凝土,其重量为常规混凝土结构的一半,具有自重小、自震周期长等优点。该桥的建成通车代表着高地震烈度复杂地形山区的高速公路桥梁建设找到了一种抗震性能好、经济适用的新桥型。

隧道防灾设计

隧道工程抗震减灾的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采取构造措施使隧道容易跟随地层的振动,从而减小结构内力,提高抗震性能;二是采取减震措施,通过工程手段减少地层传递至隧道结构的地震能量。

隧道减震措施的思路是在衬砌和围岩之间设减震装置,使“衬砌- 围岩”系统变为“衬砌- 减震层- 围岩”系统,有利于减震层吸收部分地震能量,减小或改变地震对结构的作用强度和方式,达到减震目的。在盾构隧道管片壁后方注浆时注入硅胶类隔震材料已经在日本得到应用,但在我国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山岭隧道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设置的减震层,因其减震材料的良好弹性,可有效防止在巨大的衬砌地震动力响应下出现塑性变形,常用的减震层材料有沥青、橡胶、泡沫混凝土等。

案例

QQ截图20231222094703.png

“9·5”泸定地震发生后,为保障顺利复工复产,泸石高速项目建设团队及时编制了灾后恢复施工方案,持续开展震后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确保消除隐患后再施工。四川泸石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供图

【编辑: 任 燕】



  版权提示:本文由高速网作者上传并发布,高速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高速网立场,仅限业内交流用途,高速网对此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内容审核:cngaosu ]